五省份試點森林資源價值核算
本報訊(記者黃俊毅)6月7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統計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在內蒙古自治區、福建省、河南省、海南省、青海省五省區開展森林資源價值核算試點工作。這是落實中央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要求的重要舉措,意味著我國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邁出實質性步伐。
“這次試點意義十分重大,意味著對自然資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的核算方法從學術研究層面轉向了實踐層面。只有確立了科學權威統一的自然資源價值核算方法,讓自然資源及生態產品能夠科學定價,才能真正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才能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森林資源價值核算工作對草原、濕地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價值核算工作的順利推進具有引領作用,也將對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司負責人說。
自2004年開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國家統計局連續開展了三期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研究項目工作。研究工作借鑒了《聯合國生態系統核算導則》《聯合國統計局生態系統核算》《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等國際前沿的環境經濟核算理論和方法體系,以我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和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數據為基準,參考我國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的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理論和方法。
該項目研究在森林資源價值指標體系選擇、評估方法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從林地林木資源價值、森林生態服務價值、森林文化價值三個方面,構建了定量測算我國森林資源價值存量、科學反映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和作用及森林文化價值的核算方法,在國內外都具有明顯的先進性,為構建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可視對講門禁實現碳中和目標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試點工作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為統一底板,依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以及相關林草生態綜合監測數據,對試點省(區)全域及以地級市為區域單元開展森林資源價值量核算,并結合林木資源及生態價值定價、生態補償標準制定、生態投融資政策設計、生態績效考核、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全面評估森林資源價值核算方法的科學性、匹配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各試點省(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與統計局聯合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可視對講組,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共同組織實施試點工作。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竹藤中心和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等單位提供試點工作技術支持。試點工作于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在試點基礎上,將視情況在全國全面推開。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統計局工作計劃,今年還將啟動第四期中國森林草原資源價值核算工作,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價值核算方法,同時啟動開展草原資源價值核算研究工作。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