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島:“土專家”開設田間課堂助農增收
家家安石家莊6月10日電 (李洋 周志平)“春剪緩樹勢,夏剪促成花,秋剪利光照,冬剪重整形。”時下,正值板栗樹夏季剪枝的最佳時期,62歲的“土專家”宋海清走進板栗園,夏季剪枝、水肥管理等實用技術知識經他一說,大家受益匪淺。
宋海清是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龍潭村地地道道的農民,當地很多種植戶習慣稱他“宋老師”,但他更喜歡別人喊他“老宋”。20世紀90年代初,宋海清開始自學果樹管理技術,經年累月練就了一手果樹管理“絕活”。面對種植戶各種來電咨詢,宋海清總是不厭其煩,有的電話指導就能給出答案,有的則要到現場教學。多年來他開設“田間課堂”,傳授果樹管理知識,受益果農超10萬人次。
青龍滿族自治縣城北村栗農楊永清家里種了200畝板栗,是周邊有名的種植大戶。當聽到宋海清的“田間課堂”又要到村里開課的消息,他早早就在板栗園等待“取經”。
圖為村民在宋海清(右一)的指導下現場進行剪枝。 陶玉鎖
“‘土專家’很接地氣,到我們村里講課已經第五年了。他對果樹管理很有門道,而且講得通俗易懂,非常受大家歡迎。”楊永清說,2004年他承包了村里的幾百畝荒山,并逐年栽植了近萬株板栗樹,但因缺乏管理技術,2017年的板栗收入不足萬元,通過幾年“田間課堂”學習,去年板栗收入達到了13萬元。
城北村原是貧困村,村子地處明長城腳下,站在村內可北望長城,因而得名城北村。村里主導產業以板栗為主,栽植面積達2500余畝。但受果樹管理技術缺乏因素制約,村民多年守著“金山”卻捧著“泥飯碗”。
據城北村黨支部書記金艷紅介紹,村里在沒有“田間課堂”之前,到了板栗樹剪枝季節,種植戶會臨時請外面的技術人員幫忙修剪,效果不佳,而且還增加了一定的管理費用。通過“田間課堂”培訓之后,種植戶們掌握了基本的修剪技術,逐步開始懂得如何管理。近些年,村里的板栗產量由原年產7000多斤,提升到了年產近3萬斤,“田間課堂”讓栗農學到了技術,增加了收入,增強了致富的信心。
“已經聽宋老師講課14年了,聽老師講種植經驗很受啟發,學到了很多實用知識。”上抱榆槐村種植大戶郝煥起笑著說,板栗是重要的經濟林樹種,素有“鐵桿莊稼”之稱。通過參加培訓學習,不僅使自家實現了增產增收,周邊的很多栗農也經常向他請教管理經驗。
據悉,青龍滿族自治縣地處燕山山脈,板栗栽培歷史悠久,達2000多年,全縣百年以上可視門鈴板栗古樹4000多株。板栗種植現已成為當地富農支柱產業,該縣板栗栽植面積達100萬畝。近年來,通過送科技下鄉、“田間課堂”、“職業農民培訓”等方式,引導栗農科技種植和科學管理,板栗年產量6.5萬噸,銷售網絡視頻對講覆蓋全國,還出口到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地區。(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