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鄉村觀察:古村如何有機更新?
家家安寧波10月9日電(林波 方舟 藺東東)混搭仿古建筑、小吃一條街……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的實施,不少承載著鄉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傳統古村陷入發展業態單一化、同質化窘境。古村的保護和開發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共同富裕趕考路上,古村如何有機更新,其鄉村業態如何“和而不同”?
堅持對渡口文化保護,留住原汁原味的半浦;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業態,喚醒閑置資源……透過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半浦村的保護和開發可以看到,古村的有機更新,不僅體現在理順歷史的脈絡,保護古村的肌理,更體現在振興鄉村產業,激活發展潛力。
近日,該村更是邀請新潮鄉村設計團隊——“小褲腳”教授團隊家用門鈴為其描繪發展新思路。
“藝術賦能村民,村民振興鄉村。”“小褲腳”教授團隊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于此前接受家家安采訪時表示,藝術振興鄉村,其核心在于把村民放在“C位”,“藝術振興鄉村的關鍵便在于,讓人重拾對鄉土文化的自信。”
叢志強曾到很多地方做過鄉村設計。在他看來,村民是村莊的主人,這也是他藝術振興鄉村理念的關鍵。
今年8月底,江北區邀請“小褲腳”教授團隊進駐半浦村,和當地村干部一起走訪了古渡、民居、古宅、盆景園等,仔細記錄可改造的資源節點,梳理村內的閑置資源,并詳細了解村莊的歷史文化及名人典故。
每到一處,叢志強都會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與村干部交流,并形成概念記錄下來。
“我的超市位置很好,對面就是菜場,生意還可以,但是只能服務本村村民。”半浦村村民柯小區對講機定良向“小褲腳”教授團隊訴說了自己的“發展煩惱”。
同為超市老板的王桂珍說:“村里超市數量不少,競爭也大,主要還是村里人消費,游客不多。”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農家私房菜、車行、早餐店等其他業態上。
“村莊發展受限、人氣不足、服務對象有限、經營困難等狀況亟待解決。”叢志強總結說。
“小褲腳”教授團隊走訪半浦村。 江北區農業農村局供圖
以本村優質資源,激活低效空間;以陪伴共創共享,激發村民內力;以多元復合力量,共助村民創業;以組團聯動發展,實現村強民富;以串聯鄉村文脈,塑造文藝場景……這是“小褲腳”教授團隊策劃的古渡人家、名門世家、耕讀傳家、福壽百家及凡俗農家五大板塊內容。
“吸引更多人來,村莊才會更有發展,叢教授繪制的藍圖讓我們對半浦村的未來前景有了更多的期待。”據江北區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龔海東介紹,經過一個多月的走訪、調研,“小褲腳”教授團隊為半浦村量身打造的未來發展計劃出爐了。
“未來,半浦村以‘古渡新夢,半浦光陰’為主題,逐步繪制出一幅‘藝術賦能、村民內生、村富民強’的秀美畫卷。”叢志強如是說。
古村保護,非畢其功于一役。如果把歷史文化村落看成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那么更新是其必然現象。
結合半浦村實際,叢志強還提出了建設藝術農場、共富四合院、文藝小站、書香小站、渡頭街創富集市、半浦村“藝術+”基地、村寶創業季等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詳細闡述了在網紅店設置、庭院景點建設、河道景點建設、品牌打造、整村運營方案、實施路徑等方面的內容。(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