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新農人:農業+電商,農產品和農人雙雙破圈
家家安上海11月14日電 (謝夢圓 郁玫)“以前的話,我們銷售可能更多的是等著批發市場上那種大卡車來我們基地直接拉,走的是大流通的這種銷售,現在的話我們一般通過網絡,電商或者是微信小程序、朋友圈來進行銷售農產品?!薄?0后”的上海壹各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渠雯告訴家家安記者。
農產品銷售渠道一般是銷往批發市場、商超、餐飲店、專賣店等,在農戶和消費者之間存在“中介”,以批發市場為例,農產品從產地流轉到集散地,然后再到農貿市場、餐飲店,最后到消費者手中。
同為“80后”的壹各憶股東喬占坦言,剛入行時農產品銷售是大問題。一開始靠批發為主,跑客源是最困難的,想要賣出好價錢要提高農產品品質,還得找到好客戶,喬占慢慢跑(客源),最后成為盒馬在上海的第一批供應商之一,“那個時候盒馬生意真的非?;鸨?,我們農產品都是供不應求的,都來不及種?!?/p>
隨著網絡直播的發展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農產品+電商”的模式逐漸成為了傳統銷售渠道外的新賽道。2021年9月,上海壹各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新區注冊成立。這是一個由本地6家經營不同垂類農產品的大型合作社合體而成的“巨無霸”企業。成立后,總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幾乎涵蓋了稻米、蔬菜、瓜果等各類農產品。
“我們在一起取長補短,把各自的拳頭產品、優質農產品整合在一起。然后在電商平臺上面銷售的產品更豐富,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喬占解釋道,電商銷售讓農產品直接從田間到餐桌,價格實惠。
其實渠雯的合作社早在2018年就開啟了與電商的合作,“最初真的非常崩潰。因為電商平臺的選品比較嚴格,當時為了找一種甜度達標的甜瓜,我帶著測糖儀跑到農民的田間地頭挨個測試,幾乎被人當成是瘋子?!迸c電商合作涂鴉可視對講的第一年,渠雯種植的草莓每100斤里只能選出10-15斤的達標果。“我們是被倒逼著,在2個月時間里完成新品種和新技術的調試,終于達到了要求?!倍c此同時,渠雯也發現,一批年齡普遍在50歲以上,不情愿在種植理念和技術上轉變的老農人,很快就在這一輪比拼中被電商客戶淘汰出局。
真正讓她選擇電商直播的,應該是2020年,“那個時候我記得有人講,說我們是很有良心的企業,說很感激我們,在疫情期間能夠吃到我們的蔬菜,這個時候真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020年7月,上海市舉辦了上海青年農場主直播帶貨大賽,渠雯、喬占等組隊代表浦東參賽,經過培訓最終獲獎。從那時候起,“壹各憶”就開始了電商直播之路,渠雯說:“電商可以讓我們破圈,讓我們農產品能夠打破地域的界限,讓更多人來了解我們的優質農產品。”
借力電商直播,喬占告訴記者,“壹各憶”的農產品銷售范圍可輻射江浙滬皖四地,醫護對講銷售量上海占50%,杭州占30%,“我們粉絲很多,比如說我到市區去吃飯,一個保潔阿姨問我是不是那個賣菜的喬老爺,原來她在抖音上看到的。感覺我都是一個明星了,陌生的地方都有人認識我了。”
另一面,直播后臺自動生成的數據也為他們找準了發展路線。他們曾以為年輕人會是農產品線上銷售的主要客戶,而數據卻顯示超過60%在直播平臺購物的是45歲以上的中年女性,喬占透露:“一開始我們是想走高端精品的路線,后來通過分析就轉變了思路?!?/p>
現在“壹各憶”的線上銷售主要針對散戶,形勢好的時候,日銷售量可達3000單。不過今年物流價格居高不下,一單物流成本比以往高了約30%。喬占說,現在只能等,再談,多談,而談判的底氣來源于銷售量月超兩萬,“我們快遞量大,然后做電商銷售也是打一個價格戰?!?/p>
影響合作社發展的還有用工荒和不低的人工成本。據悉,現在進行農業生產還集中在50后和60后群體,從事農業的年輕人并不多。其實渠雯和喬占屬于半路出家,從酒店管理和建筑行業轉入農業,成為了新農人。何為新農人?渠雯說:“我覺得這個‘新’,體現在大家的新思考、新思維,還有就是更多其他行業的人轉到農業來,這種‘新’,也是新的群體,新的業態。”她認為新農人應該起到橋梁的作用。一方面敏銳地根據市場的需求去定制生產的工作計劃,另一方面聯系市場,做到產銷相結合來創收。
未來農業需要怎樣的人才?喬占認為專業化至關重要,不僅種植人員需要專業知識,銷售人員也應熟悉農業,“其實對主播來說,介紹青菜從種植到采摘經過多長時間,用什么肥料,所有的東西講得很清楚,人家才明白?!?/p>
在渠雯的觀念中,未來農業需要復合型人才,“我一直都覺得農業其實是個系統的工作,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如果是技術人員,就主抓技術,如果是營銷人員,就可以把市場上的動態變化告訴技術人員,從而調整種植和產業的結構。”(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