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建言金融促進共同富裕:市場化專業化是必由之路
家家安12月17日電 題:智庫報告建言金融促進共同富裕:市場化專業化是必由之路
家家安記者 王恩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17日在北京發布《2022·徑山報告》。這份由CF40資深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擔任負責人的報告提出,市場化和專業化是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報告指出,金融對共同富裕的作用表現出“二重性”,既有緩解不平等的積極醫院對講系統作用,也有加劇不平等的消極作用。要實現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就必須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更好地發揮金融的積極作用,同時抑制其消極作用。金融促進共同富裕,最核心的作用體現在把“蛋糕”做大做好和把“蛋糕”切好分好。
但報告也提醒,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路徑選擇極為關鍵,既不是搞政策性金融,也不是搞慈善金融,而是要遵循金融發展規律,堅持有償性、流動性、安全性原則,運用市場化模式和工具,發揮金融專業性優勢,創新金融服務與產品,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報告研究團隊認為,只有堅持市場化路徑,才能更好引導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服務高質量發展。市場化意味著有償性、商業性和可持續性,符合金融運行本質和規律,通過政策性金融、慈善性金融支持共同富裕,能夠發揮很好作用,但整體而言,只能作為金融促進共同富裕政策的一部分,就整個金融體系來講,必須依靠商業性金融為主導。
與此同時,只有堅持市場化路徑,才能更好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報告分析稱,如果過多采用非市場化金融的方式支持共同富裕,就會混淆金融與財政的區別與界限,是不可持續的。
報告進一步提出,只有堅持市場化路徑,才能更好地服務新發展格局,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從國內循環的角度看,市場化金融發展有利于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循環暢通,更好地兼顧增長和分配、公平和效率。從國內國際雙循環角度看,這是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客觀必然。
針對金融促進共同富裕面臨的短板和挑戰,報告提出六方面建議:提升金融發醫護對講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助力縮小收入與財富差距;釋放金融市場財富效應,助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發揮金融市場化配置資源優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金融安全戰略,構建防范金融風險長效機制;抑制金融消極作用,引導金融生態向善向好。(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