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發力未來產業:如何“破冰行舟”再創機遇?
家家安上海2月21日電 題:上海發力未來產業:如何“破冰行舟”再創機遇?
作者 樊中華 高志苗
近來,聚焦健康、智能、能源、空間、材料五大產業領域16個細分賽道的“未來產業”成為滬上熱議“關鍵詞”。繼2022年9月《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發布后,如何助未來產業健康落地、有序發展,成為開年“新命題”。
“對講門鈴當前未來產業發展主要面臨著兩大難點,一是如何解決‘源頭創新’的問題,二是在于前沿技術的產業化。顛覆性、革命性的技術突破需要有長期積累,有容錯的創新環境,注重‘耐心資本’,營造主動創新的產業生態,這些方面我們仍有差距。”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丁國杰指出。
不少專家認為,未來產業具有超前沿創新、學科交叉性強、產業鏈長的特點,因此,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建立產學研及產業鏈上的協同創新機制勢在必行。
“氫能源的產業鏈非常長,每個環節都很關鍵,因此當前的挑戰是各個環節需要共同努力、步調一致,”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市場總監劉一粟舉例表示,近年來國內高校對氫能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企業本身也在通過積極建構產業鏈謀發展。
傲鯊智能合伙人兼CMO張華介紹,其外骨骼機器人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即是高校,基于其開源平臺,高校可進行腦機接口和算法控制的研究和優化,“這也反向促使更多人才進入到這一領域,共推產業發展。”
但他同時表示,面向“人機合一”的未來愿景,仍需腦機結合技術、材料學、生物力學等諸多學科領域共同進步,“包括未來應用場景的搭建,也需要大量生態伙伴共同探索。”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張宏韜此前表示,此番發力未來產業,上海將加強企業創新主體隊伍建設、發揮鏈主企業牽引作用、培育一批創新聯合體,集聚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和典型用戶單位,在技術創新、標準互認、產業配套等形成協同關系,促進創新鏈深度融合。
發展未來產業,政府應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當前新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迭出不窮,政府一是應從建立合理的競爭生態上發力,避免新技術產業化引發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二是應以更高站位、更廣覆蓋,發揮橫向協同作用,助力不同行業交叉融合創新。”腦虎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陶虎建議。
醫護對講 星奕昂生物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立群則認為,前沿科技的突破鮮有“一試成功”,因此打造容錯環境是鼓勵創新的基礎。例如在看似競爭激烈的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如要突破當前“一對一”、價格高昂的治療局限,惠及大眾,“需要很大的跨越性創新,這在全球仍是空白,很多事情可以做,但需要有廣泛的資源去支持不斷的創新嘗試。”
此外,未來產品的應用也將對現有的制度、標準、法律法規等形成挑戰。王立群建議,對于未來產業,政府應在現有政策基礎上與時俱進“做減法”,將影響企業發揮創造力和市場化運作的政策進行及時調整,“只要大前提有保障,風險就是可控的,應盡量放手讓企業發揮實力,參與全球競爭,”王立群說,上海可充分利用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率先實踐。
不少業界人士同時指出,針對元宇宙、新型儲能、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未來產業的應用,政府應在城市的建設與更新改造中進行整體考慮,前瞻布局,為未來產業預留場景空間。
“一個好的未來產業生態,要讓科學家敢干、企業敢闖、資本敢投、政府敢支持,”丁國杰進一步建議,在未來賽道上,上海應大力發展風險投資,要在“雪中送炭”的資本支持方面加大力度突破。(完)
此頁面內容采編自中新網,僅供客戶了解最新前沿資訊所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做刪除處理。家家安科技,安全放心的視頻語音呼叫可視對講門禁無線門鈴系統生產廠家。
